城市网

七下政治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导读 今天来聊聊关于七下政治复习提纲,七下历史复习提纲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七下政治复习提纲,七下历史复习提纲,希望对各位小伙...

今天来聊聊关于七下政治复习提纲,七下历史复习提纲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七下政治复习提纲,七下历史复习提纲,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一、政权建立参考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历代王朝表二、大运河的开凿(隋大运河示意图)目的:方便南北交通,有利全国统治。

2、2、内容:北起涿郡,南至余杭,中心洛阳。

3、由北到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4、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5、三、隋唐科举制背景:隋以前是以门第高低作为选官标准,有真才实学但门第不高的人被挡在执政者行列之外。

6、2、内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7、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考记忆儒家经书的能力,进士主要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8、3、影响:便于在全社会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使人才不断更新,给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9、民族关系出现新局面。

10、四、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11、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

12、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关系和睦、中外交往频繁、国力强盛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13、贞观之治:A:原因:隋亡教训。

14、B:内容:赋役;政治——三省六部制;法律——《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考试——科举制。

15、五、了解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6、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

17、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18、武则天统治时期,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进一步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基础。

19、“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0、史称有“贞观遗风”。

21、但她又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

22、六、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

23、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唐玄宗重用贤才,整顿吏治,锐意改革,因而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盛,最终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24、唐朝经济繁荣:农业(曲辕犁、筒车),手工业,人口,疆域。

25、唐朝茶叶成为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资;妇女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娱活动;外国人也能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并能当官。

26、七、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事实西藏自古以来就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

27、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而后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关系。

28、唐朝在处理国内民族关系时胸襟开放。

29、八、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30、通过中国高僧到日本传教,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表明唐代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

31、玄奘西行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玄奘西行求法和翻译经文等活动对中国文化乃至东亚和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32、九、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并立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中原政权同少数民族政权战争频繁,但最终以双方相互妥协而结束战争,并维持了相对持久的和平局面,各个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极大地缩小了民族间的差距,推动了民族的融合。

33、十、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34、2、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载北方,基本改变了以前全国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经济格局。

35、“苏湖熟,天下足”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6、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为农具的改进(秧马)、农作物品种的推广及产量增加(占城稻);手工业发展,主要表现为纺织业发展、制瓷业兴盛、造船业发达等(宋代石炭开采量世界第一,铁铜冶炼世界最高水平,中国称为瓷之国);商业方面,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繁荣(瓦子),海外贸易兴盛(蕃坊、市舶司,南宋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37、十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及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铁木真是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他完成了蒙古统一大业。

38、1206年被尊为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

39、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建立,随后完成统一。

40、2、忽必烈改制:政治:为有效统治全国,设行省制度——中书省、行中书省。

41、 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农桑辑要》。

42、3、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地区,有些融入到当地民族之中;迁入中原和南方的边疆各族人民,也有不少汉化的,而原先进入到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同汉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皆称“汉人”;唐宋以来来华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同中国的汉人、蒙古人、畏兀儿人等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43、十二、科技文艺赵州桥是隋朝李春设计修造的,是世界上现今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

44、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精品。

45、《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它以编年体形式,记述了从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46、印刷术:唐初,雕版。

47、868年《金刚经》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

48、北宋,活字,毕升,泥—木—金属。

49、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50、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唐诗:李白 杜甫 白居易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史:杜甫的诗 画圣:吴道子宋词:北宋苏轼、两宋之交李清照、南宋辛弃疾。

51、词的特点,代表作。

52、如苏轼扩展了词的内容,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

53、《念奴娇-赤壁怀古》。

54、一、政权建立参考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历代王朝表二、大运河的开凿(隋大运河示意图)目的:方便南北交通,有利全国统治。

55、2、内容:北起涿郡,南至余杭,中心洛阳。

56、由北到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57、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58、三、隋唐科举制背景:隋以前是以门第高低作为选官标准,有真才实学但门第不高的人被挡在执政者行列之外。

59、2、内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60、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考记忆儒家经书的能力,进士主要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61、3、影响:便于在全社会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使人才不断更新,给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62、民族关系出现新局面。

63、四、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64、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

65、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关系和睦、中外交往频繁、国力强盛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66、贞观之治:A:原因:隋亡教训。

67、B:内容:赋役;政治——三省六部制;法律——《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考试——科举制。

68、五、了解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69、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

70、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71、武则天统治时期,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进一步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基础。

7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73、史称有“贞观遗风”。

74、但她又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

75、六、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

76、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唐玄宗重用贤才,整顿吏治,锐意改革,因而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盛,最终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77、唐朝经济繁荣:农业(曲辕犁、筒车),手工业,人口,疆域。

78、唐朝茶叶成为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资;妇女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娱活动;外国人也能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并能当官。

79、七、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事实西藏自古以来就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

80、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而后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关系。

81、唐朝在处理国内民族关系时胸襟开放。

82、八、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83、通过中国高僧到日本传教,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表明唐代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

84、玄奘西行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玄奘西行求法和翻译经文等活动对中国文化乃至东亚和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85、九、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并立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中原政权同少数民族政权战争频繁,但最终以双方相互妥协而结束战争,并维持了相对持久的和平局面,各个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极大地缩小了民族间的差距,推动了民族的融合。

86、十、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87、2、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载北方,基本改变了以前全国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经济格局。

88、“苏湖熟,天下足”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89、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为农具的改进(秧马)、农作物品种的推广及产量增加(占城稻);手工业发展,主要表现为纺织业发展、制瓷业兴盛、造船业发达等(宋代石炭开采量世界第一,铁铜冶炼世界最高水平,中国称为瓷之国);商业方面,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繁荣(瓦子),海外贸易兴盛(蕃坊、市舶司,南宋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90、十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及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铁木真是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他完成了蒙古统一大业。

91、1206年被尊为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

9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建立,随后完成统一。

93、2、忽必烈改制:政治:为有效统治全国,设行省制度——中书省、行中书省。

94、 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农桑辑要》。

95、3、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地区,有些融入到当地民族之中;迁入中原和南方的边疆各族人民,也有不少汉化的,而原先进入到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同汉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皆称“汉人”;唐宋以来来华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同中国的汉人、蒙古人、畏兀儿人等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96、十二、科技文艺赵州桥是隋朝李春设计修造的,是世界上现今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

97、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精品。

98、《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它以编年体形式,记述了从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99、印刷术:唐初,雕版。

100、868年《金刚经》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

101、北宋,活字,毕升,泥—木—金属。

102、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103、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唐诗:李白 杜甫 白居易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史:杜甫的诗 画圣:吴道子宋词:北宋苏轼、两宋之交李清照、南宋辛弃疾。

104、词的特点,代表作。

105、如苏轼扩展了词的内容,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

106、《念奴娇-赤壁怀古》。

107、一、政权建立参考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历代王朝表二、大运河的开凿(隋大运河示意图)目的:方便南北交通,有利全国统治。

108、2、内容:北起涿郡,南至余杭,中心洛阳。

109、由北到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110、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111、三、隋唐科举制背景:隋以前是以门第高低作为选官标准,有真才实学但门第不高的人被挡在执政者行列之外。

112、2、内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113、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考记忆儒家经书的能力,进士主要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114、3、影响:便于在全社会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使人才不断更新,给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115、民族关系出现新局面。

116、四、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117、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

118、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关系和睦、中外交往频繁、国力强盛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119、贞观之治:A:原因:隋亡教训。

120、B:内容:赋役;政治——三省六部制;法律——《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考试——科举制。

121、五、了解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22、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

123、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124、武则天统治时期,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进一步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基础。

125、“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26、史称有“贞观遗风”。

127、但她又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

128、六、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

129、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唐玄宗重用贤才,整顿吏治,锐意改革,因而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盛,最终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130、唐朝经济繁荣:农业(曲辕犁、筒车),手工业,人口,疆域。

131、唐朝茶叶成为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资;妇女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娱活动;外国人也能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并能当官。

132、七、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事实西藏自古以来就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

133、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而后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关系。

134、唐朝在处理国内民族关系时胸襟开放。

135、八、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36、通过中国高僧到日本传教,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表明唐代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

137、玄奘西行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玄奘西行求法和翻译经文等活动对中国文化乃至东亚和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138、九、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并立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中原政权同少数民族政权战争频繁,但最终以双方相互妥协而结束战争,并维持了相对持久的和平局面,各个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极大地缩小了民族间的差距,推动了民族的融合。

139、十、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140、2、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载北方,基本改变了以前全国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经济格局。

141、“苏湖熟,天下足”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142、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为农具的改进(秧马)、农作物品种的推广及产量增加(占城稻);手工业发展,主要表现为纺织业发展、制瓷业兴盛、造船业发达等(宋代石炭开采量世界第一,铁铜冶炼世界最高水平,中国称为瓷之国);商业方面,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繁荣(瓦子),海外贸易兴盛(蕃坊、市舶司,南宋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143、十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及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铁木真是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他完成了蒙古统一大业。

144、1206年被尊为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

145、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建立,随后完成统一。

146、2、忽必烈改制:政治:为有效统治全国,设行省制度——中书省、行中书省。

147、               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农桑辑要》。

148、3、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地区,有些融入到当地民族之中;迁入中原和南方的边疆各族人民,也有不少汉化的,而原先进入到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同汉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皆称“汉人”;唐宋以来来华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同中国的汉人、蒙古人、畏兀儿人等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49、十二、科技文艺赵州桥是隋朝李春设计修造的,是世界上现今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

150、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精品。

151、《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它以编年体形式,记述了从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52、印刷术:唐初,雕版。

153、868年《金刚经》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

154、北宋,活字,毕升,泥—木—金属。

155、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156、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唐诗:李白  杜甫  白居易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史:杜甫的诗   画圣:吴道子宋词:北宋苏轼、两宋之交李清照、南宋辛弃疾。

157、词的特点,代表作。

158、如苏轼扩展了词的内容,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

159、《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信通过七下历史复习提纲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